西堠门大桥是甬舟高速五座跨海大桥中技能要求最高的特大型跨海桥梁,主桥为两跨接连半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50m,其跨径在国内悬索桥中独占鳌头,其中钢箱梁全长亦位居国际前列。作为桥梁的生命线,两根主缆选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成为不行代替要害结构(图1)。每根主缆中,从北锚碇到南锚碇的通长索股有169股,北边跨另设6 根索股(背索)在北主索鞍上锚固,南边跨设两根背索在南主索鞍上锚固。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径为5.25mm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组成。
南、北锚室内部环境的安稳是保证主缆索股结构健康的重要条件。索股以钢铁原料为主,室内湿度太高会加快其生锈腐蚀,然后下降索股强度,削减运用寿命并引发开裂,从而影响大桥的结构安全。研讨标明当锚室湿度低于45% 时,能够削减对索股的腐蚀,延伸索股和主缆运用寿命。
每个锚室中,作为仅有能够调理内部温湿度的设备,除湿机组(图2)对保证锚室内部环境安稳起到重要效果,需求长时刻作业。因为作业办法较为单一,锚室内部空气循环不畅,机组根本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用电能耗极高且不行绿色环保。此外,锚室内的温湿度数据目标首要依托人工办法收集,随机性较大,易呈现差错,根底数据前置感知才能缺乏,在作业功率和能耗办理方面需求加以改进。
为处理上述缺乏,大桥管养单位引进了依据物联网技能的除湿机长途监控体系(图3)。首要,经过大数据剖析,技能人员对锚室内部空气循环进行涡流涡场模型演算,科学确认风管最佳途径和温湿度传感器布设方位;其次,树立湿度改变和锚室全域空间干湿气体循环交流的动态模型,并不断优化除湿机机组作业战略和工况,以到达节能降耗效果;终究经过物联网技能,为除湿机组添加智能监控模块,将散布于不同方位机组进行串联,完成长途在线监控其作业,代替传统人工巡查,不只节约人力和物力,还能进步作业质量和功率。
经过引进锚室除湿机长途智能监控体系(2.0版别),侧重处理了多处痛点,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化、从粗放向精细化、从机械向智能化、从零散向集成化、从低效向高效化的五大改变。
此外,该体系的成功运用还可推行至一切跨海(江)钢箱梁大桥的除湿机机组智能化运维办理中,即可直接在原机组上增设智能监控模块(外表),对原除湿机改造起伏小,其智能外表还支撑在线晋级和迭代,能够依据运维办理需求不断拓宽延伸功用。
西堠门大桥锚室除湿机长途智能监控体系首要由温湿度感知组件、工业除湿机组、风管体系、物联网操控模组、大数据剖析体系组成。体系选用根底感知层、传输层和运用层相结合的物联网三层架构体系,如图4所示。
根底感知层:作为体系的根底,首要包含安置在前端锚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各类通讯模块、操控模组等设备,实时收集锚室内部根底信息,经过传输层网络将现场收集的实时数据信息向上层传输,一起能够履行办理中心下发的操作指令。
传输层:首要发挥信息传递的效果,该体系经过物联网模组、4G通讯办法将根底感知数据会聚至运用层监控中心,并可传递该层所下发的指令。
运用层:作为体系办理层,它一方面在监控中心上位机实时图形化显现监测数据、机组作业状况、耗能状况的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数据库办理中心,依据大数据技能深度剖析所收集到的根底数据,对当时锚室环境状况、改变趋势做出点评和预警,并依据剖析成果做出决议计划以辅导机组作业,对现场设备和履行机构发送操控指令。
传感器的效果是给除湿体系供给启停机组的决议计划信息,因为整个锚室空间气流散布不匀, 所以若传感器装置不妥会导致除湿体系无法正常作业。本文在对锚室空气内循环进行涡流涡场模型演算,确认风管最佳途径和干湿空气最优循环进程中,将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空气循环相对较弱的点位,一起在主缆索股四周不同方位别离设置传感器,保证索股和整个锚室归纳环境处于同步状况。
以西堠门大桥南锚东室为例:因为设置除湿体系旨在操控缆束地点空间的温湿度场,所以对锚室内气流剖析首要针对缆束所在的部分空间。依据流体的速度场散布与温湿度场散布具有正相关性的特色,能够经过剖析缆束邻近的流速,推知温湿度的散布规则。为此,共设置了5个备选子计划进行比照(如表1所示),用于剖析不同送风计划对缆束邻近流场的影响(图5),首要考量其邻近的速度散布和气流流场的好坏,终究给出温湿度传感器安置的主张区域及安置办法。
终究,经过比照送风对整个空间参加活动的流体规模的影响,确认选用计划 5 。温湿度传感器应该安置在操控气流进入缆束后再脱离缆束的下流。整体而言,该计划的枯燥气流从缆束首部下方、缆尾部上方进入缆束,然后经缆束前段和后段绕回,枯燥气流扫掠缆束且流速相对较大。此外,将温湿度传感器布设于下部操控线的后半段与上部操控线的前半段,距缆束外边际约0.5m处,如图6所示。
依据上述对锚室内空气内循环进行的涡流涡场模型演算、流场流线剖析等内容,能够确认除湿机组通风管道的最佳布设途径和干湿空气最优循环进程。一起,该体系会结合每个锚室13个点位温湿度传感器收集的准确数据,使锚室内的温湿度操控和除湿机组的启停作业之间到达最佳动态平衡,离别以往机组24h不间断作业的单一形式,能够大起伏省电,到达完成绿色节能减排的意图。
经过温湿度感知节点堆集的很多根底数据,结合锚室内湿度改变和除湿机组的启停状况,依据大数据剖析技能,研讨团队树立湿度改变和锚室全域空间干湿气体循环交流的动态模型。针对不同的湿度改变景象,找到与之对应的最适机组作业状况,并生成契合各种气候和时节状况的作业战略库。如阴雨时节锚室内湿度较高,湿度系数增加较快时,需求除湿机组大功率作业以下降室内湿度;而当湿度系数趋于安全目标规模时,则下降机组元转功率或许削减除湿机作业数量,防止不必要的能耗。与此一起,体系还会不断堆集相关数据信息,并持续优化除湿机机组作业战略和工况,使体系能够智能化调整除湿计划,以到达绿色节能降耗的效果。
智能长途监控体系依据物联网技能串联一切锚室除湿机组,具有可观、可控、可溯、可测和可调五大功用,完成了长途在线监测操控机组作业,代替传统人工巡查,节约人力物力投入,进步作业质量和功率。具体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本体系完成了对前端锚室感知数据、机组作业状况等信息的高度集成,并经过监控中心上位机、现场触摸屏进行实时图形化、可视化显现(图7)。首要内容包含:
(1) 调查机组作业实时状况。技能人员对除湿机机组作业状况一望而知,关于加压风机是否发动、进出风压是否正常等状况,也均能了解清楚。
(3) 观测传感器实时数据。每个锚室设有13个温湿度取样传感器,能够实时展现每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
(4) 目睹反常事情实时报警。当某个前置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呈现反常,体系会在人机交互界面上以赤色字符闪耀形式告警提示。
依据物联网技能,经过监控中心体系软件能够对前端除湿机组进行长途启停、复位重置等操作,操控机组作业状况;体系还支撑对风管风阀的长途调理功用,能够优化锚室内单个区域空气的微循环。
本体系在上位机建立有配套的数据库,能够存储锚室的温湿度感知信息和机组作业状况等重要前史数据(图8)。经过数据库,能够完成下列几种查询功用:
图8 体系作业状况前史改变曲线 个温湿度传感器前史数据查询,可一起生成数据改变曲线)查询机组能耗数据,并支撑机组恣意时刻段能耗数据查询,可一起生成数据改变曲线)支撑体系智能选定机组作业战略前史数据查询。
首要体现在体系的猜测功用上。结合现已堆集的前史数据,经过深度剖析、核算后,对体系未来一段时刻内的作业状况进行猜测。一方面体系能够猜测机组易耗件的替换时刻,支撑滤网、加热器、转轮电机等易耗件的保养及更新时刻提示,保证重要零部件及时得到维养;另一方面体系还能够依据当时选用的作业战略测算未来某个时刻段的机组能耗状况(图9)。
体系主动习惯除湿机组作业战略和启停湿度目标,并施行智能化调理。运用大数据发掘和剖析技能,高效处理前端收集的温湿度数据,合理测定机组启停湿度阈值,生成契合各种气候和时节状况的作业战略库。机组能依据外部环境改变智能切换调整作业战略,进步机组能量运用功率。此外,依据智能优化调理机组作业战略,体系支撑单机组启停湿度阈值的智能设定,让能耗办理更科学、更精准。
西堠门大桥锚室除湿机智能长途监控体系自作业以来,在绿色节能降耗、作业功率两方面提高明显,终究完成科学动态管控锚室全域环境,保证锚室结构物安全,完成办理安全和绿色效益双丰收。
以2020年1-6月的数据为例,西堠门大桥锚室除湿机组同比削减用电47.1万度(估计全年削减用电近100万度),削减碳排放约272吨,节约电费开销共40余万元(估计全年节约电费开销近90万元),整体节能功率挨近50%。因为本体系引进了物联网技能,经过4G无线网络,完成了除湿机组长途监控彻底代替人工巡查形式。据统计,每月节约巡查力气投入20人次,车辆4辆次,全年削减相关费用约30万元。此外,该体系自正式启用至今,四个锚室52个温湿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均在规则限值以下,未呈现过一次超支记载。
未来此体系将会不断优化晋级,现在2.0版别将推行运用至舟山跨海大桥桃夭门大桥箱梁除湿机上,并视状况在舟山跨海大桥除湿机全场景运用。一起该套体系能够推行至有除湿需求的国内外钢箱梁跨海(江)大桥钢箱梁、锚室、鞍室、主缆等。